插头电源线综合测试机电气性能标准符合性、测试原理、要求和分析-西思特
插头电源线综合测试机电气性能标准符合性、测试原理、要求和分析
(原标题:关于插头电源线的电气性能例行测试,《第四届电线电缆插头电源线技术交流会讲义》)
---原创:深圳西思特科技有限公司 何京(安规网电线电缆版主,ID:Jeremyho88,Luke编辑本文略有变动)
从《插头电源线综合测试机电气性能测试原理、要求和分析》一文中可以清楚了解插头综合测试机的正确测试方法,插头测试为什么绝缘不良,标准有无对泄漏电流作要求?各大系列标准对插头电源线的标准要求等等。
西思特(www.cestr.com)对插头电源线综合测试机的开发研究和制造实力在同行业属翘楚,并专注安规标准的理解、跟踪,安规测试方法,测试结果判定积累了不少经验和心得。还较完整的编写了同行中最全面详细的插头电源线技术规格书;我们依不同客户要求开发了近二十种综合测试机,仅定制型就有近10种以满足不同的需求。在国内中高档客户占有率第一,远销日本,东南亚,欧洲等客户,并成为VDE德国工程帅推介厂家,SONY, HP, Taller认可厂家。
插头电源线技术规格书参考如下:
http://www.cestr.com/cn/product/show.asp?id=50 ,http://www.cestr.com/cn/product/show.asp?id=51
部分型号参考:请点击以下型号即可:
RH-101电源线综合测试机(用于单头测试)
RH-102B 30工位综合测试机(双头30工位)
RH-102C 30工位触摸式人机界面综合测试机(由其它型号代替)
RH-102D 30工位触摸式人机界面综合测试机(双头30工位)
RH-103 双头单工位综合测试机(用于双头测试)
RH-104双头单工位综合测试机(用于双头测试,ASAT/BSI专用)
RH-105 30工位综合测试机(双头30工位,ASAT/BSI专用)
RH-108 30工位综合测试机(双头30工位)
RH-109 单头单工位综合测试机(用于单头测试)
本人发现相当多的工程和品管技术人员也不能很清楚地了解电气测试的目的、原理、参数;导致不良的发生原因、引致的后果;仪器如何正确使用等。所以借着此次交流会的机会,把我自己多年来的心得与大家共同分享,也希望各位同行、 先进批评指正。
插头电源线电气例行检验最常用的测试项目一般包括:
极性(线位、相序)、导通(通断、连续性)、极间绝缘电阻(内绝缘)、外被绝缘电阻(外绝缘、)极间耐压(内压、内高压、线间高压、hipot)、外被耐压(外压、外高压、skin)、接地电阻(有些客户是所有导线均大电流测试)等。
一、名词解释:
导通:导通表示电源线是否能传导电流。UL里面的解释是:电流连续的流过导体和接插件的整个长度。
针对电源线,导通意味着插头、电线、连接器或尾部接插件都可以连续的通过电流。
极性:极性表示导线与接插件的正确连接。
针对电源线,极性就意味着相线L、中性线N、地线E等于相应颜色、电线条纹等的正确连接。当然有些国家和地区的某些产品,除了地线规定连接绿色或黄/绿色以外,相线和零线并不强制规定。
绝缘电阻:加直流电压于电介质,经过一定时间极化过程结束后,流过电介质的泄漏电流对应的电阻称绝缘电阻。也就是加在与绝缘体或试样相接触的两个电极之间的直流电压除以通过两极的电流所得的商。它取决于试样的体积电阻和表面电阻。
针对电源线,绝缘电阻分成内外两个部分:在所有连接在一起的极与本体之间(外被绝缘)和依次在每一极与连接到本体上的所有其他极之间(极间绝缘)。这里要注意:“本体”一词,包括易触及的金属部件、外部装配螺钉、接地端子、接地插销和与用绝缘材料制成的易触及部件的外表面(除插合面之外)相接触的金属箔。可见,接地插销也算是本体的一个部分。以前很多人说地线也要测试外被绝缘,这是不符合标准的。
电气强度:UL称之为介质耐电压的能力。也有人描述为绝缘强度—把表明绝缘材料耐受击穿电压本领的数值,叫绝缘强度(也叫击穿强度)。 击穿的类型表现为:电击穿、热击穿、电化学击穿。当由于加上试验电压而引起的电流以失控的方式迅速增大,即绝缘材料已经无限制电流时,则认为已发生绝缘击穿。在高电压作用下,气体或液体介质沿绝缘表面发生的破坏性放电,叫闪络。
针对电源线,我们习惯称为打高压或耐压测试。这和绝缘电阻的测试位置完全相同,也分了内外两个部分。和绝缘电阻相同,地线也是不需要测试外被露铜的。
接地电阻:这个名词是个定义并不十分明确。一般而言,接地电阻就是电流由接地装置流入大地再经大地流向另一接地体或向远处扩散所遇到的电阻,它包括接地线和接地体本身的电阻、接地体与大地的电阻之间的接触电阻以及两接地体之间大地的电阻或接地体到无限大远处的大地电阻。
针对电源线,我们所说的接地电阻,仅仅是指插头端子和导线的电阻总和。
二、测试的目的:
导通:这是为了证实电源线是否能够传递电流。不能传递电流,也就失
去了作为电源线的功能。但一般而言,断路只会造成电器产品不能工作,一般不致引发重大的安全事故。
极性:这是为了证实电源线防触电的安全性及某些产品的功能性(如电
机的旋转方向、电器无法使用等)。特别是地线的极性如果错误,将直接使得电器产品表面带电,造成人身伤害。相线和中性线的误接理论上也有导致触电的可能(开关断开时无法切断进入电器内的电源)、也可能导致某些电器不能正常工作。但对于某些国家,当产品设计足够的安全时,也不排除不限定相线、中性线的相互位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无极性。
绝缘电阻:绝缘电阻是衡量介质绝缘性能好坏的物理量,也可以间接判定内部结构设计的合理与否。如受潮、受热、老化、表面污染、机械压力、变形等都会造成其变化。如果绝缘电阻过小,在电器正常使用时,会出现漏电增加、绝缘材料发热劣化、抗污染能力及耐正常电压降低等,引起产品的早期失效和安全隐患。
电气强度:电气强度是衡量电气产品的耐受过电压能力(如浪涌电压)、绝缘设计(如厚度、电器间隙和爬电距离)、材料选择(用料错误或品质不佳)、内部布线及加工、装配、运输环节的质量等。可以发现产品潜在的缺陷,降低产品的早期失效率。
接地电阻:接地电阻是衡量电器产品接地的低阻性能。其用途除了消除感应电和降低电磁干扰等外,最重要目的是保护人体免受电器产品漏电的威胁。如果有正确的接地和较低的电阻,则当电器产品机壳带电时,该电压直接与大地短路,不会形成过高的电压。人体触摸时便不会被电击。这是相当重要的一个参数。但是在电源线行业为何很少要求测试?个人的理解是:1、测试的难度较大(比如BS1363规定要60秒);2、电源线安装在整机上还会测试整机的接地电阻。
三、测试的方法、参数和判定:
导通:在UL标准中,导通被定义为电流连续的流过导体和接插件的整个长度。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电流的流动,不被认为是导通。目前在电源线行业,一般有两种方法来测试导通:1、回路法,也就是使得电流流过导体,而产生声、光、电信号等,这种方法完全符合标准的要求,测量结果没有任何疑问;2、电容法,也就是利用测量两条导线之间的电容量与仪器设定电容量相比较的原理,确定电源线在某个长度内是否有中断,或总长度是否低于设定值。这种方法由于并无电流流过导体,所以并不为标准所认可;如果电源线的中间中断,也经常会因仪器的调整不当而无法测出;如果在末端有中断,则几乎是无法测出。
虽然回路法符合标准,但是测试的速度,特别是对于单端的测试,显得尤为缓慢;而电容法就特别快(特别是无极性要求的)。
以我们的经验,电容法对于无极性要求的单端测试(A端、单头),如果仪器调整得当,可靠性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当然如果另一端附加了端子之类的容易产生断路现象,则建议还是采用回路法。如果需要两端测试(AB端、双头)或有极性要求的产品,则建议采用回路测试法。
产品出现导通不良,常由以下几种因素引起:铆压断线、成型冲胶断线或滑出、电线本身断线(制程碰撞或本身接头)。但也要注意,经常会因为测试治具的接触不良出现误判断。采用电容法时,仪器设定长度太长,会将良品误判为不良品;反之设定长度太短,则容易将不良品误判为良品。
导通测试的时间究竟应该多久,可能很少有人问到这个问题。虽然标准没有直接提到这个参数,但是IEC60884-1:2002却对此问题作了间接的说明。我会在下面的“极性”一节加以解释。
极性:极性的测试似乎很简单,一般用电子电路,甚至简单的灯泡、蜂鸣器等都可以测试和验证。但是,不可靠的测试仪器、方法、工作习惯等会带来可怕的后果。
首先,极性测试的时间究竟应该多久?上面我们提出过问题,导通测试要多久?IEC60884-1和VDE0620规定:
A.2极性系统,相线(L)和中线(N)—正确连接
对于极性系统,应施加不低于2秒的安全特低电压SELV进行试验。
A.3 接地的连续性
施加不超过2 秒的SELV进行试验
注:如有自动计时器,2秒可降至不低于1秒。
那么极性和导通测试时间有何关系呢?其实极性测试也是在检查导通的性能,也是要求电流流过导体,这点和导通完全一样。之所以要求不低于1秒,是因为要确认测试结果的稳定性。过短的测试时间可能因接触不良、瞬断等不能证实“连续性”。这些是VDE工厂审查确认仪器的项目。可是我几乎没有见过任何厂家会测试如此之久。
另外,测试电压要求是SELV(不大于AC42.4V),此项除了保证人身安全外,低电压也会防止原本已经不导通的电线之间引弧而显示出导通。大家可能也见过高压放电的效果。
产品出现极性不良,常由以下几种因素引起:端子铆压时接线错误、装内架错误、插入模具错误、线间短路(当然在后续的测试中会以绝缘或耐压不良的方式测出来)。
绝缘电阻:这是个比较带来争议的问题,就是生产线上究竟要不要做绝缘电阻的测试。综合各国的标准和工厂检查要求,除了ASTA稍有特殊之外(下面还会谈到这个问题),均未规定要测试此项目。所以,我的理解是,绝缘电阻是属于型式试验的范畴,而非例行试验项目。IEC60884-1规定,绝缘电阻是紧接在耐潮湿试验之后进行,这就不可能是例行试验。其条文如下:
绝缘电阻要用约500 V的直流电压来测量,而测量应在电压施加后1 min进行。
绝缘电阻不得小于5 MΩ
对插头,绝缘电阻应依次地在下列部件上测量:
a)在所有连接在一起的极与本体之间,
b)依次在每一极与连接到本体上的所有其他极之间;
注:在用金属箱包裹绝缘材料部件的外表面或将金属箱放置得与绝缘材料部件内表面相接触的同时,以不明显的力,用无节试验指把金属箱压在孔或沟槽中。
要注意,由于测量绝缘电阻施加的是直流电,故有一个充电的过程,所以想要得到稳定的读数,必须要有足够的充电时间,也就是要1分钟后读数。这也是为何不能放在例行试验中的一个原因。
另外的重要原因是,在例行试验中,为了提升效率等原因,一般不会把绝缘电阻测试机的两条测试导线直接搭在插头的端子和电线上,而是通过一些测试治具、连接导线、仪器内的继电器、开关、电路板等将产品与测试机连接。而所有这些中间环节,其本身都有一定的绝缘电阻。而且这些电阻随着气温、湿度、表面脏污状况、自身绝缘老化状况等因素,都会有很大的变化。所以实际测得的绝缘电阻,并非仅仅是插头的电阻,而是总绝缘电阻。因为是并联关系,按照公式
1/R总=1/R插头+1/R1+1/R2+……+1/Rn
如果任何一个因素出现变化,都会导致总电阻的变化。简化一下公式,如果只有一个仪器的电阻,那么
1/R总=1/R插头+1/R仪器,
R总= R插头XR仪器/(R插头+R仪器)。如果插头的绝缘电阻大概是150MΩ,仪器为200MΩ,则总电阻R总= 150X200/(150+200)=85.7 MΩ
请注意,这时测得的总电阻小于插头的实际电阻。可见这个电阻不能代表真实的情况。当然,这个参数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因为测试值小于实际值,也就是说实际上是比标准更加严格。但是又有另一个问题,那就是一般大家用所谓的综合测试机测试绝缘电阻的时间是极短的(只有不到1秒),这与标准规定的1分钟相差甚远。所以,我认为在生产线上进行绝缘电阻的测试是不现实,也是没有太大意义的。况且大家可能都遇到过每当对仪器进行计量校准时,几乎这个参数都有问题。
另外,就插头电源线产品而言,绝缘电阻基本上是体积电阻和表面电阻的并联关系。如果产品不合格,要分析究竟是哪个方面不合格。
产品出现绝缘不良,常由以下几种因素引起:绝缘材料本身不良(包括插头、电线、内架等)、两极导体距离太近、受潮、表面脏污等。
电气强度:电气强度所施加的位置,和绝缘电阻完全相同。IEC60884-1规定:
施加基本上是正弦波形的、频率为50Hz的电压1 min.
试验电压应为如下:
— 对额定电压130 V及以下的电器附件,1250 V;
— 对额定电压130 V以上的电器附件,2000 V.
开始时,施加的电压应不大于规定值的一半,然后,迅速地提高到规定值。
试验期间,不得出现闪络或击穿现象。
这是型式试验的要求。对于生产线的例行试验,一般都会缩短测试时间。有些国家会提高测试的电压(如UL),但IEC系统仍然维持相同的电压。IEC60884-1规定:
在电源末端(即插头)上施加以下电压至少2秒进行试验:
—对额定电压小于等于130V的电气附件,1250V±10%;
—对额定电压大于130V的电气附件,2000V±10%;
注1:如试验装置上有自动计时器,2秒可降至不少于1秒。
对所有电压,进行峰值为4kV的1.2/50us波形的脉冲电压,间隔不少于1s:
在相线和地线之间,
在中线和地线之间。
注2:进行此试验时,相线和中线可连接在一起。
不应出现闪弧现象。
脉冲电压测试目前大家还不太了解,这主要是确认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这也是今后测试要增加的部分。
关于高压试验,很多人疏忽了一个问题,就是高压变压器的功率。IEC60884-1里面明确规定:
1 试验所用的高压变压器在设计上必须做到:当把输出电压调到相应的试验电压后使输出端子短路时,输出电流至少为200mA。
2 在输出电流小于100 mA时,过电流继电器不得动作。
UL里面也有类似的规定这个规定,就是直接规定变压器的容量不得低于500VA。这个规定其实也是限定了高压变压器的最小功率。因为如果高压变压器的功率不足的话,虽然空载电压完全可以达到计量所要求的值,但是当出现泄漏电流时,由于变压器的内阻很大,故实际输出的电压会有很大的跌落,甚至会大大低于设定的测试电压。其后果就是:1、测试的实际电压低于标准规定的电压,不能可靠的发出报警;2、不能彻底的击穿不良位置。
一般而言,程控式的耐压机功率都是不足的,大概只有100多VA。所以建议厂家在选用耐压机时,注意其性能参数。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仪器的重量,越重越好。
有一个很令大家疑惑的问题是,耐压机的泄漏电流究竟要如何选择?
目前所有的插头插头标准,都没有规定所谓的泄漏电流。唯一的判定就是“击穿或闪络”。在“名词术语”里面我们已经解释了什么叫击穿和闪络。从其定义上来看,这已经不是毫安级别的电流,而是就绝缘材料已经不能限制电流,彻底损坏了。所以耐压机设定的电流,其实并无标准的依据,只是行业中的习惯规定或客户的要求而已。对于插头电源线,由于要搭配不同型号、材质、长度的电线,所以抛开插头本身的原因,电线在高压下的泄漏电流也不可小看,甚至远大于插头本身的泄漏电流。所以极间电流的设定完全可以按照实际情况自行规定。即使有些产品已经认为是不良的,也建议不一定非要报废,而是再换用较大的泄漏电流档位确认一下。至于外被耐压的电流,由于只是检查插头本身是否漏电,所以和电线几乎没有关系,故这个电流不应过多的变化,建议不要超过1mA(如果过大,则由于导电海绵本身导电不佳时,即使已经漏电,可能耐压机并不会警报)。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极间耐压测试时有充电的现象,故刚施加电压时电流会比较大,但稳定后电流会逐渐减小(除非绝缘本身不能承受电压)。所以遇到这种情况,应该逐渐升高电压,详加研究,而不能武断的判定已经击穿。
很多人经常问:1min和1s的测试对应关系如何?当然有些标准的确有这样的说法(比如UL),但是要注意,这两个参数是不能等同的。也不能说哪种更严格,仅仅是标准制定单位的考量而已。
还有一个很令大家疑惑的问题是,耐压和绝缘究竟有什么关系?从欧姆定律的角度看,这两个似乎没有什么差别,都是因为施加了电压,在相对的电阻之上产生了泄漏电流。但是大家要从“术语”上分析其作用。绝缘的电压只有直流500V,而耐压则是交流的高压,一般高于1250V。绝缘的目的主要是解决产品本身使用是否合格;耐压更看重其潜在的安全性。
如果从数值上分析,对于一般5MΩ的绝缘而言,根据欧姆定律,电流只有I=V/R=500/5x106=10-4=0.1mA,远远低于耐压测试一般选择的1mA。所以 两者没有可比性,是完全不同的参数。由于高压的破坏性,一般而言,先进行非破坏性的绝缘测试,然后再进行高压测试是合理的。
产品出现耐压不良,常由以下几种因素引起:绝缘设计(如厚度、电器间隙和爬电距离)、材料选择(用料错误或品质不佳)、内部布线及加工、装配、运输环节的质量不佳。
接地电阻:
IEC60884-1规定:
接地接线端与易触及金属部件之间应进行低阻抗连接
经以下试验检查是否合格:
在接地端子和每个易触及金属部件之间,轮流通过不超过12V空载电压的交流电源的1.5倍的额定电流或25A(两者中取较大者)
测出接地端子与易触及金属部件之间的电压降,并按电流与此压降计算电阻。无论如何,电阻不得大于0.05Ω
一般常用的插头,电流不超过16A,所以1.5x16=24A,所以测试接地电阻常用的电流是25A。虽然标准没有说明测试的时间应该是多少,也没有说明测试电线的长度是多大(只有BS1363有明确规定,60s及150mm),但毫无疑问,由于如此大电流的热效应,电阻会随着时间的增加和电线的长度的增长而相应增大。
这就给生产线例行试验带来很多麻烦:1、时间的不确定性;2、因应电线的实际长度,该如何增加设定的电阻;3、在综合测试时如何排除接触电阻和测试治具、机器内本身的电阻;4、夹持方法的繁琐。
所以目前还没有哪一个国家把该项目规定为例行检验项目。
需要说明的是,很多人会用测试导体电阻的方法来测量接地电阻,认为测量的方法很相似。这是非常危险的做法。在大电流的效应下,两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产品出现接地电阻不良,常由以下几种因素引起:铜线或端子等导体材料本身电阻过大、氧化;铆压不良(过紧或过松);截面积过小;局部接头、断线等。
四、综合测试机的正确使用:
现在大多数工厂都在使用所谓的综合测试机。也就是在同一台仪器上进行导通、极性、绝缘、耐压及导体电阻等测试。合格品会发出声光的信号,自动顶出,并做出相应的记号。不合格品会锁住夹紧治具,并发出声光报警。有些还可以对产品进行破坏,以避免不良品流出。
目前在使用中,经常发现有如下错误的地方:
1、导通:长度的设定错误。长度设定是要用一条标准产品来作为基准,然后按照这条电线的长度作为100%,调整至仪器刚好达到100%。这样,如果出现报警,则要么被测电线长度低于标准电线,要么就是插头断路。但是目前很多人调整不当,基本上只能测试插头断路。
有些厂家为了追求测试的方便,不用脚踏开关,而是利用插入插头时同时测量导通,利用导通的信号驱动夹具夹紧。有些厂家用回路式逐条点测极性,正确后自动夹紧治具。这样有一个非常危险的后果,就是如果夹紧治具时造成治具与插头有松动,接触不良,但此时由于已经通过了导通的测试,下面会自动到耐压的步骤,这样其实就根本没有真正进行耐压测试,而且还发现不了,极易造成不良品的流出。
2、极性:一般双头产品都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单头测试往往有些人为了提高效率,只对其中的两条线进行确认。理论上说这样是没有问题的,但由于工人每天要测试大量的电线,常常容易出现大脑空白,点错极性。但是相对的说,三条都错就不太容易。还有些厂甚至对地线重复确认,也就是点了四次,那更不会出错。只点两次,还可能会出现另一条虽然极性没有错误,但是在尾部已经断线,造成不良品流出。另外有些厂习惯于在综合测试机上仅仅测试耐压,而在其他仪器上单独测极性。这虽然效率较高,但也会有因治具接触不良,造成没有高压引入。
3、绝缘:由于绝缘的不确定性,所以不必要特别的在意这个数值。当然有些测试机可以关掉这个测试功能,这样还会略缩短测试时间。如果一定要计较这个数值,那么一定要注意测试治具和仪器内部的干净与干燥;注意仪器内部的元器件本身是否已经绝缘不良。遇有疑问,建议使用单独的绝缘电阻测试仪进行确认。一般正常电源线的绝缘电阻都在数千兆欧以上。
4、耐压:极间耐压主要是测试时间的设定。虽然标准一般都规定不得低于1S,但是很多厂家都远远低于此时间,甚至0.1S。低于标准时间,会造成有些不良产品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击穿。另外我们知道,仪器中的电器元件动作也是需要时间,若干个元件总的反应速度也需要时间。所以即使设定了1S,但其实真正施加在产品上的耐压时间还是低于1S。如果设定时间过短,很可能没有真正进行耐压测试。这是不能提倡的做法。
外被耐压的时间设定问题同上,但是泄漏电流一定要特别的注意,不能调整的过大。但有些厂家的仪器因为只有一台内置的耐压机,所以泄漏电流和极间耐压是同步的,这非常危险。起码要单独可以调整的电流档位。
导电海绵的使用也是非常重要的。不少客户因为节约的原因,不能及时更换。海绵破损或厚度不足将不能可靠的包覆插头的整个表面;海绵表面发白,则导电率急剧下降,甚至漏电也不能引起耐压机报警。
因为海绵包覆插头的整个表面的能力有限,故必须考虑漏电的部位尽可能被海绵包覆,所以测试治具的方向也很重要。
如何界定海绵的寿命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并非发白就不能使用。用测量表面电阻的方法也不合理。所以建议结合测试次数、目视和用不良样品校验的方式确定更换时机。
5、接地电阻:接地电阻最重要的是要如何确定仪器的电阻上限值。这个参数的确定,是要根据仪器本身的内阻、测试治具的接触电阻、电线的规格、长短、插头的种类等来确定,可能不方便用一个简单的数值来规定。当然良好的设计能够尽可能排除仪器的内阻。
建议用单独的接地电阻测试仪对确定是良好的产品进行测试,以确定产品实际的电阻值。要注意使用正确的测试方法。
有些测试仪器并无具体电阻值的测定功能,而是以能否通过25A电流来间接确认电阻,个人认为效果有限。因为经验表明,即使断线达到近一半,也是能够通过25A电流。
测试治具是很重要的,如果插头和治具接触电阻过大,则实际接地电阻会远小于测试的结果,而完全无法进行判定。
五、仪器的例行校验:
注意:所有的不良样品均须加以特别标示,以确保和测试产品相区分。
1、导通:导通校验就使用不良样品或比较短的电线都可以。
2、极性:单头的一般可以不用做不良样品,但是要注意,每种极性的错误的可能都要试验。双头的必须要做每种极性的错误样品。
3、绝缘:如果一定要计量的话,则必须做出相应电阻值和上下限的样品。
4、耐压:极间耐压很不容易做出样品,一般都采用已经是短路或接近短路的不良品。经过多次击穿后已经烧焦,也可能绝缘不良了。个人认为并不妥当。虽然仪器一样可以反映出是耐压不良,但也可能在绝缘阶段就已经警报了。建议采用良品尾部打火的方式判断。把测试时间稍微调长一些,如10S,然后当到了极间耐压阶段时,小心的把两根电线的导体逐渐靠近,如能打出火花并报警,则说明仪器的功能正常。当然最好专门做出打火的样品。
外被耐压的样品大家也是把铜丝做的露出插头表面。但是很多客户做的过于夸张,或者就是露铜丝的位置并不是正常作业容易出问题的地方。再者,长期的使用已经使得很大的部分碳化,仪器很容易报警,所以用这种方法检查仪器灵敏度有些不妥。而且这样的检查方法很容易烧毁导电海绵,如果真的出现问题,反而损坏的海绵可能还无法检测出来。故建议可以用插头尾部的导体和海绵逐渐接近,看是否能打出火花并警报。当然,这种做法也许检查机构并不能认可。
长期处于耐压状况,会造成绝缘材料的损伤。多次的外被打火,将失去不良样品的意义,故不良品必须定期更换。
不管是极间还是外被耐压,击穿的样品也要分别各极性的不良。
由于耐压机比较容易出现故障,比如显示电压与实际电压不同、设定泄漏电流与实际电流不同,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故建议除了由外部计量单位定期计量外,公司内部也应使用专用仪器进行定期计量,这是很有必要的。
5、接地电阻:接地电阻由于跟仪器内阻和治具电阻等有很大关系,故应该用一条已知阻值的产品进行测量,然后以此作为上限值的参考。
以上是个人研究电源线例行测试的一点心得,也得到了业内不少专家的指点。如有领会、表达不当之处,还请各位行业精英、前辈指正。
各位对我公司测试仪器有何意见和建议,也请一并提出。
|